今年是吴仲华先生90周年诞辰。50多年前,吴先生从美国留学回国,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发展前沿学科工程热物理学。50年来,我国的工程热物理学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许多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他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遍布全国有关部门和领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本人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动力学研究室工作,在吴仲华先生的领导下工作了8年,最近一段时间正是吴先生回国创业的阶段,我深受吴先生治学的可贵精神的教育。
上世纪50年代末,吴仲华先生全方面分析了气动力学、燃烧学、热力学、传热学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学科的概念。当时,世界上出现类似提法的只有苏联高温热物理研究所与美国60年代开始的宇航学会热物理会议,所以吴先生是最早提倡设立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学者。早期对这个提法争议很多,但吴先生始终不厌其烦地进行理论和说服,以求得认识上的统一。对新学科,应该指出的是,吴先生特别强调“工程”二字,他曾多次提到我们研究的是工程中的基础问题,不是纯理论物理,说明他很看重学科研究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为此,在他创建的前动力研究室和以后的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的内容都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如航空与航天、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为了加强各部门、各领域间热物理学学术交流活动,吴仲华先生等一批学术界元同努力,于上世纪60年代初创建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后因国内政治运动影响,学会活动停止,1978年恢复并正式建立),学会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对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吴先生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中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他从重点大学挑选优秀毕业生,招聘高水平研究生,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边干边学。吴先生和一些高级研究人员亲自为学员授课,经常组织各种学术报告会,通过安排研究生、大学毕业生到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提高研究人员的水平。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吴先生积极争取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工程热物理专业,并组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到学校兼职讲课,指导毕业论文工作。这种带有特色的教育学生的方式,使中国科技大学培养的该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成为各部门的骨干力量。
应该提及的是,吴先生积极主张派遣研究人员和新毕业生到国外学习深造。上世纪50年代刚成立的动力研究室只有不到百名研究人员。吴先生从长远考虑,把1/3的人派到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研究生学习或进修学习。这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根据工作需要,有些留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作,有些分配到国家其他部门工作。多年来,这批留学归国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为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吴仲华先生回国创业所体现出的可贵精神,还可以列举不少。例如,他十分重视技术基本的建设工作,包括建立各种实验室、试验台,筹建生产车间。他身为研究所领导,能深入科研第一线指导工作等等。所有这许多对后人仍是鲜活的教育材料,我们大家可以从中得到宝贵的启示和帮助。
闵桂荣,1933年生,福建省莆田县人,空间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顾问。曾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领导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和飞行工作,为国家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动力学研究室工作,在吴仲华的领导下工作8年,期间深受其治学精神的教育。